又一大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即将进入“标准”行列 - 南方食品医药网
1
1
又一大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定方法即将进入“标准”行列
发布时间:2025-04-08 浏览次数:10046

       2025年4月8日,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组织召开《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近红外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启动会,标志着《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近红外法》团体标准正式启动制定工作。会议由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曾初欢主持,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作为起草小组组长单位在会议上汇报标准制定前期准备、调研和草稿编写工作情况并提出标准制定工作分工安排建议。
       据悉,目前该标准由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铂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广州市穗粮粮油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惠州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佛山市禅城区粮油检测中心、佛山市粮油储备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共同编制。
近红外光谱检测方法独具优势

       多种直链淀粉含量测量方法已问世多年,其中碘比色法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标准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碘与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别形成蓝色和红紫色复合物,通过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测定吸光度值,从而计算出直链淀粉含量。尽管碘比色法操作复杂,但其基本原理简单,适合实验室环境,且目前国家标准检测直链淀粉含量采用的也是此类方法。目前在今年2025年1月24日发布的《GB/T 15683-2025 粮油检验 大米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中规范说明了碘比色法在大米样品在脱脂与非脱脂两种情况下的详细流程与有效标准。但碘比色法最大的问题是“慢”,不适合大规模、多品种样品的检测,而且严格要求实验室环境,一般需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时间周期长且价格贵。
       目前,一种名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检测方法(NIRS技术)是发展最快、最引人瞩目的快速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作物、饲料、食品等方面的品质分析,正逐渐受到行业青睐。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是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方法,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可实现对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快速测定。其原理是利用大米中特定化学键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建立大米近红外光谱与其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预测模型,计算大米样品的直链淀粉含量。这种方法不仅与传统的化学分析结果有高度的相关性,可以不伤害大米、不阻碍生产节奏的情况下快速检测,例如IM9500型近红外分析仪允许样品可以直接倒进机器进料斗而无需做研磨或其他任何预处理,更方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中的实时监控。
       为何这种方式越来越符合未来食品工业需求呢?因为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缺点有望被“弥补”。有效建模是近红外法的难点之一,模型的准确性直接关系测量的准确性,相比于碘比色法在实验室中严谨地利用化学规律,近红外法是建立在物理规律之上的“博弈”:建模用的采样样品多大程度上接近被检测品的平均水平。模型需要定期维护与更新优化,不同品种、同年不同季甚至是新陈程度不同的大米一般需要综合多种模型。若检测品存在批次多但量小的情况下,优化模型所需的成本或许相对变高。但预测模型的“潜台词”是数据的堆叠与处理,若能训练合适的AI大模型作为承担此环节的主力,情况就会反转。
       海天酱油在这方面做出了榜样,在其高明工厂宣告成就全球首座酱油酿造“灯塔工厂”之际,分享了一项名为“AI豆脸”视觉检测辅助技术,通过分析黄豆360度高清图像、对黄豆中的十几类杂质进行采集、分析与学习,达成实时分析与识别,杂质精准剔除,实现每年2.5万亿颗黄豆全检。大米与黄豆作为食品生产大宗原料的定位类似,同时近红外法在操控逻辑上展现出极高的AI契合度,有望迎上智能化井喷式发展的时代红利。
团体标准势在必行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较多,应用范围较广,尤其是美国拥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并应用于各行各业,对于粮食中的蛋白质、水、脂肪、纤维素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已经十分成熟,其中漫反射近红外测定小粒谷物蛋白质方法、漫反射近红外测定面粉蛋白质方法、漫反射近红外测定大豆蛋白质和油脂方法、漫反射近红外测定小麦硬度方法已被列入美国谷物化学家学会标准。
       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相对较晚,随着国内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化学计量学的发展,我国开始对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研究,目前部分研究工作已经达到较为先进的水平,包括对大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测定,对小麦粉粗蛋白、灰分含量的测定,对小麦水分、粗蛋白含量的测定,对稻谷水分、粗蛋白含量的测定,对玉米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等都已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并已建立了相应的国家标准。
       为了项目的顺利开展,由广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中心牵头,组建一支由省内地市级主要检测骨干单位以及近红外仪器主要生产厂家铂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资深产品专员组成的专家队伍。项目组成员专业涉及食品检测、分析化学、食品科学、粮油储藏、分子光谱技术支持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度不断上升,对食品安全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次《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近红外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的正式启动是对以传统化学测定方法为主的国家标准的有益补充,颇具行业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