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科大学和中食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南方食品医药网
1
1
广东医科大学和中食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研究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发布时间:2024-06-25 浏览次数:10197
       砷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中。砷主要通过冶炼采矿、农业中使用含砷农药和除草剂、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等途径进入水圈和土壤圈。在水生环境中,砷主要以无机形式存在,而水稻种植过程会使用大量的水灌溉,稻田淹水条件下土壤中的砷容易被活化,加上水稻根系对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因此大米已成为食物中无机砷暴露的主要来源,约占中国人群无机砷平均摄入量的60%。砷污染大米的食品安全风险已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有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可以改变某些重金属对机体的毒性和生物利用度。鉴于此广东医科大学和中食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从2018年便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旨在筛选出可定植的具有解砷毒作用的肠道微生物菌剂,用于缓解因食用含砷食物导致的砷中毒。

       2024年6月25日,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组织华南农业大学、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广东省粮食科学研究所、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和河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5位专家,对广东医科大学和中食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肠道菌群中砷解毒微生物菌剂的筛选与定植研究》进行评价。

项目组汇报中
       该项目针对肠道菌群中砷解毒微生物菌剂的筛选与定植,建立了生物样本中砷形态及含量的检测方法;通过分析粪便中的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筛选出肠道内参与砷代谢及解毒的微生物菌群;通过采用粪菌移植技术,筛选出可定植于肠道、具备一定解砷毒效果的潜力微生物菌群,为食品砷解毒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支持。
       评价组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创新性,最终给予了“项目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优化和改进的诸多宝贵建议、意见,并鼓励项目组继续深入研究,推动肠道微生物在慢性砷中毒上的应用,为探索安全且可持续的微生物菌群解砷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