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民俗文化产业园一楼,恍若走进了岭南。糕点、腊味、茶叶、鲜食为主的岭南美食在展会上一一现身,让人大快朵颐的同时,领略“食在岭南”的美妙滋味。而以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珠江的岭南江河文化为布展路线的设计,让人眼前一亮,恍若走进岭南故乡,满满的乡愁顿时扑面而来。
原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光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顾问、广东省社会组织党委原副书记、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联合党委书记张俊修,原深圳市政协秘书长赵燕民,原宝安区政协主席邓桂洪,宝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学良,宝安区新安街道党工委书记白政瑜等领导,以及文化民俗学者、参展企业代表等,莅临活动现场。
此次食品联展包含88家广东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食品企业、100家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企业。大家耳熟能详且风味独特的食品将一一亮相,如王老吉凉茶、潮州牛肉丸、潮州腐乳饼、佛山盲公饼、佛山九江煎堆、东莞李全和麦芽糖、电白炒米饼、合成号云片糕、中山咀香园杏仁饼、番禺沙湾水牛奶、沙井蚝、梅州客家娘酒、东莞矮仔肠、斗门鸭扎包、潮州单丛、紫金竹壳茶、江门李锦记蚝油、新会陈皮、英德红茶、陆河擂茶、南雄板鸭等广东岭南代表性食品。
饮料类中不得不提凉茶饮料,这是特色鲜明的老广“饮料”,对广东人来说,凉茶才是当之无愧的“续命水”,凉茶作为一种传统饮食文化传承下来,便携包装的凉茶饮料成为特色饮料,是游客可以带回家的广东手信。
在这里也能治愈“肉食主义者”,如果你对肉馋了,这里有牛肉丸、腊肠腊肉、鸭扎包等广东特色肉制品。牛肉丸脆而爽,入口弹牙;腊肠腊肉肥瘦相间、肉香十足;鸭扎包酱香浓郁,滋味入骨,完全是“肉食主义者”的天堂。
现场布置可谓独具匠心,极具岭南特色。以岭南江河文化为布展路线,分为5个区: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珠江,不同的展区对应不同的风味和饮食文化,正契合“一方水土一番味”的活动主题。如东江展区对应客家文化饮食,名品包括擂茶、茶籽油、艾粄、盐焗鸡、山水豆腐;西江展区对应肇庆、新兴、三水佛山一带广府文化美食;北江展区兼具客家、广府文化特色,鱼米之乡,出产大量名优特产;韩江展区对应广为流传的潮汕佳肴;珠江展区则是交融荟萃,乃岭南风物集大成者。
在现场,市民不仅可以游览以岭南江河文化路线分类的展区,领到专门介绍广东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食品饮食文化的非遗刊物,通过展板了解各种非遗美食的历史由来和制作技艺,而且可以通过透明制作间看到广东鸡仔饼等广东特色传统饼类名小吃的制作过程,在现场品尝到新鲜上架的各色美食。
一展打尽岭南风味,是此次活动的特色亮点。民以食为天,自古而然。在岭南,食乃大过天,无论豪宴家餐,均材质精良、滋补宜人、清淡可口,遂有“食在岭南”之誉。启动仪式上,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联合党委书记张俊修表示,广东饮食文化经久不衰,每一份岭南食品都有过辉煌时期,有着浓厚的历史沉淀,把旧变新需要我们用创新思维开创岭南食品的春天。今天的活动其意义在于围绕乡村振兴,探讨岭南食品到底怎么做,到底做什么,如何一起在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基础上,挖掘饮食文化,做大做强食品产业,从而赋能乡村振兴。
活动承办方——宝安区传统文化协会会长、百年合成号第五代传承人陈淦忠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是岭南食品的一次展览、展示,更是凝聚力量,群策群力,碰撞新的发展机遇,探寻成功的转型升级之路。疫情三年以来,食品企业过的非常艰难,很不容易,这次通过常态化举办此类活动,旨在整合岭南名优食品资源,用新思维和云銷售的新模式,拓展新渠道,迎合新的消费模式,新的消费观念,促进行业发展,传承岭南文化,讲好岭南故事,拓开新渠道,打开新局面,助力乡村振兴和行业发展。
活动现场,随着领导和嘉宾缓缓揭开红布, 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广东省岭南特色食品推广中心正式揭牌
未来,基地与推广中心成立后,将收集整理广东122个省级以上岭南特色食品非遗项目传承脉络、技艺特点、传承载体等内容,制作宣传展板,在基地内进行宣传展示,并接受中小学生、青少年以及其他游客参观学习,集中展示岭南特色非遗食品文化和风貌,以新媒体营运思维、现代性企业经营的创新商业营运模式,用时代语言和商业策划重新定位,将岭南特色食品非遗项目集中展示并向市场推广。
活动当天,还举办非遗文化论坛,以“一方水土一番味”为主题,集思广益,献策献策,为当下的非遗饮食文化做大做强把脉。
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联合党委书记张俊修认为,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一个支点就是将非物质遗产的活态化,通过将非遗如何把老的变成新的,通过如何面对新消费、新需求,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品牌焕新,是老字号品牌面临的主要问题。广东凉茶正是守正创新的一大代表。2006年5月20日,凉茶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便携包装的预包装凉茶饮料产销量历史达到2500万吨,超过可口可乐全球销量正是传统非遗美食“破圈”新生的体现。潮汕手打牛肉丸在坚持传统技艺的同时,从区域美食走向行业大单品,从本土作坊走向全国市场,并覆盖线上线下众多通路,捶打出了潮汕年产值上百亿元的产业,甚至送到了北京冬奥会运动员的餐桌,是其他非遗美食可学习的产业发展的路径。
深圳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深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原二级巡视员,原深圳方志馆馆长、广东省地方志学会副会长黄玲女士表述,舌尖上的“粤味”承载着每个人的乡愁记忆,而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把五湖四海的乡愁汇聚一块,美食岭南食品在深圳开展是第一次,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这里出发,从传承和发展之间找到平衡,找到一条新路,让岭南食品成为深圳的一道靓丽风景。
深商研究会创会会长黄东和,深圳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南翔先生,中国溯源大湾区外联部副主任刘擎纷纷就岭南饮食文化,进行观点碰撞,集思广益。
据悉,首届广东省省级非遗食品展暨岭南食品联展将为期一个多月,持续至2023年1月18日。感兴趣的市民可以来到现场游览,品尝、体验制作、购买非遗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