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作为“岭南名都”,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水环境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一,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的门户枢纽、健康饮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2025年10月23~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饮料、凉茶、乳制品、保健(功能)食品、原辅料等产业链相关单位,食品领域专家、企业代表以及各界人士在肇庆参加2025肇庆市食品饮料产业招商大会暨首届广东省健康饮料产业创新发展交流会与同期举行的2025肇庆市食品饮料产业对接交流会,并实地考察了鼎湖区九龙湖水库、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高要区万亩高桂大虾智慧养殖示范基地、星湖水生态资源等当地重点产业。





肇庆市委书记张爱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许晓雄,副市长刘泾波,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小军,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原国家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刘卓慧,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顾问、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创会会长张俊修,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联合党委书记曾祥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凉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辉,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广东燕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立科,北京体育大学研究员包大鹏,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曹庸等领导嘉宾出席交流会。
支撑产业发展,肇庆已然在路上
许晓雄表示,肇庆是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宝地,山水生态资源丰富,境内的西江是全国水质最好的大江大河之一,地下的矿泉水储量丰富、品类多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00多亿元、位居全省第三,连接着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全国最发达的食品饮料生产基地和消费中心,汇聚了华润怡宝、景田百岁山、元气森林、蓝带啤酒、达利园食品等众多知名企业,规划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园区,布局了供汽供热、冷链物流、科技研发等一批高规格的配套服务项目,聚力打造食品饮料与健康产业高地。

朱小军在致辞中表示,肇庆是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大西南门户枢纽,是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特别是近年来,肇庆将食品饮料与健康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打造,坚持“强一接二连三”的发展原则,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挥“中国柑桔之乡”“中国罗氏沼虾之乡”“中国肉桂之乡”等资源优势,积极推动食品全产业链发展,已成为海内外食品饮料、健康产业企业投资落户、扎根发展的优选地。

对接交流热情高涨,展区人头攒动
23日下午,2025肇庆市食品饮料产业对接交流会先一步举办,第一时间满足各地嘉宾远赴而来的热切需求。会议由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曾初欢主持,广东唯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拼多多(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分享企业业务及供应链对接需求,淘天集团、京东集团、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制造网等企业等分享合作渠道;肇庆四会市、怀集县围绕食品饮料产业作投资环境作推介,封开县作矿水资源投资环境专题介绍,诚邀与会企业家把握机遇、共谋食品饮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签到处延伸至主会场的通道一侧,二十余家肇庆市优秀企业与省内知名企业的展位依次排开,燕塘乳业、东鹏饮料、名花香料、王老吉药业、加多宝、铭康香精香料、新宝堂等省内头部饮料企业与原辅料企业以及湖南远大包装、弥特智能科技等包装或物流管理企业纷纷亮相,参会嘉宾纷纷驻足与其企业代表交谈,现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其中,石龙津威、长寿村、喜悦物产食品科技等企业产品放置在茶歇区供嘉宾休憩品尝。









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广东燕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冯立科在采访中表示,肇庆是一个非常活跃、消费升级很快的城市,广东食品行业协会许多重点企业都来到现场,亲自感受到了肇庆深厚的农业、环境基础与来自各地的客商友商的热情问候。食品产业一直都是肇庆的一块金字招牌,目前预制菜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出口数据颇为亮眼,肇庆市粤港澳大湾区(高要)预制菜产业园聚焦水产与航空预制菜等领域,成功入选“中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名单,是一份十分亮眼的成绩单。

行业协会助力省健康饮料产业稳步发展
行业协会在企业与行业、市场与政府之间发挥关键纽带、桥梁作用,在广东省健康饮料产业长远发展中必不可少。曾祥云在致辞中肯定了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在促进饮料企业转型升级、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方面具有突出成效。

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广东省食品行业“三品”专项行动项目推荐工作,累计推荐广东省食品行业优秀新产品饮料类189项,同时开展广东省食品行业科技成果评价与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评选工作,累计筛选出创新性突出的饮料类项目60项。此外,协会联合科研机构和企业组织编制《气味饮料》团体标准在去年正式发布并实施。
健康饮料产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广东省食品饮料产业一定要把握机遇。对此,曾祥云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凝聚产业发展合力;二是严守安全底线、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四是要深化融合发展,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五是突出绿色低碳,引领产业可持续发展。
回应健康需求就是回归食品价值的一种体现
张俊修在致辞中提到,饮料产业契合食品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而如今大众对饮料产品提出的健康需求日益上涨,就是一种回归食品基本价值的表现——在场景表现、健康状况甚至是生命质量上带来实际益处。

“广东粮、珠江水”一度是改革开放后广东食品行业辉煌的代名词,而如今在新的市场风潮中,张俊修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理念观念创新,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抓住发展方向、取胜之道;二是扎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与“三品”专项行动,切实守护好食品安全这条底线,自觉维护行业声誉与健康发展环境,助力企业品牌升级;三是做好标准建设,行业标准是表达行业技术尺度的共同语言,严格、科学与易于操作的团体标准是现有食品标准体系中有益的活跃因子;四是切实发展药食同源物质与传统中药创新,把优秀本土文化有效发掘利用起来,积极推进如凉茶等优秀饮料产品的传承与创新,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健康消费需求。
凉茶之道,始终在于健康
凉茶是广东地区独特的传统中草药饮料,是千百年来岭南人民应对气候、调理健康的智慧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凉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永辉表示,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正从“解渴”向“健康”“功能”跃升,这为整个健康饮料产业,特别是融合了食品与医药智慧的“药食同源”领域,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间。

从草本植物饮料到功能性发酵饮品,从天然代糖产品到富含特定营养成分的强化饮品,其背后都与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和现代营养学、生物技术紧密相连。他提到,优秀的食品企业应当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和天然食材资源,将凉茶“寓医于食”的成功经验,将药食同源的优质物质,拓展到更广阔的健康饮料领域,开发出更多满足不同人群健康需求的优质产品。
健康消费深度嵌入饮料行业发展脉络
当前经济形势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大众消费整体趋向谨慎,但“健康”“营养”“养生”需求日益突出。在食品饮料领域,健康消费理念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无糖/低糖”“清洁标签”“功能保健”等概念深入消费者的思维决策,对品牌的快速创新和迭代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驱动着饮料企业转向技术、供应链和品牌价值的综合比拼。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市场之一,市场规模超过万亿人民币。”刘卓慧在《中国饮料市场的转型升级》主题报告中说道。我国饮料行业进入结构转型期,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从“能喝”到“喝的安全”,如今正朝着“喝的安全+健康+功能”的方向深度发展,希望饮料能帮助“解决健康问题”,这意味着饮料产业从基本的安全保障体系向更高层次的功能价值体系转型,“功能性”是饮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此背景下,功能饮料的研发不是简单添加“ 某种成分”,而是综合成分配方的科学稳定性,兼备吸收代谢与口感质量,以数字化建设高效支撑生产加工、渠道管理、营销运营等方面,实现中国饮料行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同时,健康市场趋势为饮料行业催生了众多高增长细分赛道,无糖茶饮、即饮饮品、功能性饮品等与“健康”理念高度连结的新式市场份额在过去几年快速上升,曾经口味至上的时代已然过去,把握健康化、场景化、功能化是当下饮料企业瓜分时代新蛋糕的核心逻辑。而这也让饮料品类、特别是健康饮料走入当下食品行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领域之中。
健康理念与饮料功能化密不可分
在现代食品产业发展中,“健康”+“饮料”的组合,曾因功能饮料崛起而风靡市场。缓解疲劳、增强表现是人们熟知的功能性饮料所传递的目标和价值,而现今健康饮料可称得上是“功能”的延展和升华,代表着全社会对“健康”认知的加深。我们能从功能饮料产业的足迹中,得到许多可参考的经验财富。
在饮料功能化的路上,运动饮料走得特别远。运动场景是饮料产品极为特别的使用场景,与日常大众休闲运动相比,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传统均衡营养观念差别巨大,能高效、快速、便捷补充运动员营养的特供饮料必不可少。随着国内全民健身、体重管理、慢病预防等政策与倡导,运动领域的前沿营养食品科学的智慧与经验正在发掘到健康饮料的庞大需求上来。包大鹏教授在他所分享的《运动营养品现状与市场前瞻》中为大家介绍了运动营养学、运动饮料现状与市场等信息,展现出运动营养学独特的学科优势。他指出“所含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饮料才可以成为运动饮料,而不是广义的功能饮料”。

助力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前进方向尤其重要,有效创新的前提是清晰规划。曹庸教授以功能性健康饮料为主体出发,从主要类型、功能方向及关键加工技术、中国功能性饮料的发展历程向现场嘉宾详细论述《功能性健康饮料的研发趋势与应用实践》为题的报告。他重点介绍了功能健康饮料中成分的挖掘、提取分离与功能评价等生产核心环节,并分析国内外头部品牌的产品布局及定价区间,探讨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分享了广东省功能食品活性物重点实验室在功能性多糖方向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实践,为功能健康饮料产业创新与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健康饮料的根本是健康原料,优质、稳定的原料供应是食品饮料企业大展手脚的基础,肇庆四会桔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研发了“一果六联产”精深加工模式,能够将一颗沙糖桔转化为果汁、精油、膳食纤维、桔子醋、果酒等高附加值产品。董事长陈文勇先生在会上分享道,桔田源的企业目标是打造全球柑桔研究中心,能实现高效生产原汁、精油、柑桔纤维、果胶、柑桔黄酮等14种柑桔类健康创新原料供应。

以安全为基,以电商为渠
新产品、新配方、新营销、新业态……产业形势深刻变化的同时,更为复杂、隐蔽的质量安全问题也会随即而来。一方面,新兴食品与现行标准两者的暂时错位导致潜在风险游离于监管之外,滋生各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责任划分模糊等难题现象;另一方面,企业对食品新标准、法规的不清晰,导致新兴业务“误触”了食品安全的底线,直接造成企业经济、声誉损失,也消磨了创新的动力与热情。
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广质院院长助理李秀英既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技术委员会注册专家,也是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承检机构考核评价专家,在食品领域具有多年质检制标经验。她介绍健康饮料产业的发展趋势,梳理与健康饮料相关的产品标准、标签标识、“三新”食品、药食同源等法规标准的新动态,结合监管信息、舆情信息和法规变化等分析健康饮料在质量安全方面可能面临的风险点,从管理体系、供应链控制等角度探讨其防控措施,为企业嘉宾们打了一剂“强力预防针”。

预备好了坚实的路基,如何实现高速通行?这是食品产业中的渠道问题。目前线上渠道仍然以著名电商平台为主,消费者并不直接接触厂家,而是进入电商平台规划的商业世界里,他们的喜好与轨迹都掌握在平台数据里。健康饮料产业与电商平台的对接程度,影响着创新产品的最终交易与创新业务的成效评价。“目前质价比赛道已成为国内电商消费趋势变化的最显著特征,电商平台的外卖业务带来了即时零售百亿新增市场,基于品质健康、滋补养生、情绪消费的用户需求已成为线上食品行业增长的显著驱动力。”淘天集团半托管业务南区负责人谢旭思在会上分享道。他从案例出发,把丰富的优质合作模式摆在台面上,助力产业带商家享受淘系资源流量加持,成就众多交易爆品。

食品饮料产业,一头连着山水,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既是国计民生的刚需,又是提升消费的符号,首届广东省健康饮料产业创新发展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省内乃至全国食品饮料行业搭建了一个高规格的对话平台,更吹响了广东健康饮料产业坚定向“新”而行的号角。
肇庆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等优势,大力发展食品饮料特色产业,形成了从原材料种植、养殖到食品制造和包装、物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以时刻准备着的姿态承载广东省健康饮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广东健康饮料产业必将把握消费新趋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把“创新”蓝图转化为“实干”路线,为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磅礴的“广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