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性食品技术与安全论坛在广东召开 广州酒家饮食科技传承获赞誉 - 南方食品医药网
1
1
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

食品行业

首页 > 会员风采 > 食品行业

国际性食品技术与安全论坛在广东召开 广州酒家饮食科技传承获赞誉
发布时间:2023-11-22 浏览次数:7668

       近日,国际性食品技术与安全论坛在广东深圳召开。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主席史蒂夫·沃恩、前主席阿维洛·皮尔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驻日内瓦联络办事处高级联络官汤姆·海兰德,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卫生安全和紧急情况司食品安全和动物传染病技术官员杰西卡·卡伊莫瑞·洛佩兹,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主席、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国际伊比利亚纳米技术实验室教授洛伦佐·帕斯特拉纳,新西兰食品科技院院士孙东晓,新加坡国家食品科学中心食品科学快速反应部高级科学家黄琬淩,香港特别行政区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风险评估及传达科顾问医生张勇仁,澳门特别行政区市政署食品安全厅厅长张桂达分别用全球化视野、创新的理念以具有国际性、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的议题发表精彩演讲。论坛上,潘建国博士教授结合广州酒家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总结提出了传统餐饮食品向现代产业运营、数字经济升级的科技传承“四化”的理念,即:转化、固化、优化和深化,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肯定和赞誉。

       此外还可以印证论坛会员水平的是邀请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出席,并作了高水平报告或向大会致辞。院士团队分别是朱蓓薇、印遇龙、刘仲华、谢明勇。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驻日内瓦联络办事处高级联络官姆·海兰德开展了关于“科学和技术是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的主题演讲。他认为,他们需要一个全面的知识系统,涵盖所有的食物和饮食问题,并包括在教育中。这将包括营养、科学、农学、食品科学、食品系统,一是健康,二是可持续性。关于食物系统,他提到在2021年粮食系统峰会前主席的观点,旨在唤醒全球意识,我们需要齐心协力改变全球在消费和食品方面的现状。需要深思如何改革食品系统,因为这关乎人们的福祉,食品系统的目标需要同时保障所有人的健康和福利。同时,为了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确保能养活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同时维护环境并推动依靠粮食工业维持生计的数十亿人口的繁荣发展。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前主席,瑞士联邦政府内务部食品安全和兽医办公室国际事务部负责人阿维洛·皮尔内主持了庆祝法典(国际食品标准)成立60周年(1963-2023) 的庆典,并开展了“确保法典和食品安全的未来——呼吁加强青年的参与”的主题演讲。她介绍了美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发展历程和机构设置,提到 2023年重要的食品安全里程碑及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全球挑战和食品安全讨论:我们如何才能增加年轻人的参与度?从法典和食品安全层面?现场青年学者就核污染、全球食品安全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CCFA)主席、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就“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进行了分享,全面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与法典的一致性。食品安全标准作为我国食品法规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安全标准,它是一个唯一强制的标准体系。是食品生产企业开展生产的依据,也是监管部门依法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依据。那么和国际食品法典一样,它的主要目的是保障食品安全,那么同时促进我们食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国际食品法典是为了保障国际食品贸易,中国的食品标准是为了保障中国的食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分析阐述了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到现在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的路程和成果,并对预制菜、人造肉等热点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一级巡视员杨玉兰,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二级巡视员史根生,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正厅级)黄绍龙,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产耀东,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蔡英权出席论坛。本次论坛以“科技助力食品安全”为主题,体现了牢牢把握新时代食品安全“智慧+”主题,追求卓越,勇闯创新的精神;希望通过论坛汇聚起食品科技与产业界的磅礴力量,从不同视角解析我国食品安全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保障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的食品供给,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提供经验交流,共同解答科技助力食品安全的时代之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二级巡视员史根生表示,食品安全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石,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黄绍龙表示,食品安全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一年一度的食品安全论坛,是食品安全领域对外交流、开拓视野的重要途径。今年论坛以“科技助力食品安全”为主题,探索充分发挥科技在提升食品安全保障与社会共治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提供更多可能。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社会各界搭建分享与沟通的大平台,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国际交流合作再上新的台阶。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蓓薇围绕“传承食药精粹,创新发展中国食品营养健康产业”展开主题演讲。她结合自身多年以来在传统食品研究领域的经验,分享了关于食品健康产业的新观点和展望。首先,指出健康饮食是保健养生的首选方式,食药本同源,寓医于食是中国传统的保健智慧;其次,她提出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食品加工、医疗保健等。最后,她提倡重视营养健康产业的发展,通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途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我国食品营养健康产业的重大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主动健康—食疗的功效”为主题演讲。他提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定义,健康不仅意味着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高标准的健康要求。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这需要人们转变过去被动接受健康服务的观念,转向主动关注和管理自己的健康。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这需要人们转变过去被动接受健康服务的观念,转向主动关注和管理自己的健康。他列举了两个食疗产品的开发思路——养胃食疗系列健康产品、直投式益生菌发酵果蔬新工艺,创新提出未来食疗食品将更加关注加工方式和组分变化的相关性以及食疗食品组分间的关联。

       论坛秉持“科学专业、求真务实、广泛参与”的理念,邀请 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代表、科研院所的专家代表及相关企业代表共同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分享交流,以全球化视野,聚焦食品安全相关领域新趋势、新思潮、新技术、新方法。其中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州酒家)是代表单位之一。广州酒家始创于1935年,作为接近90年的中华老字号上市企业,在餐饮和食品领域辛勤耕耘,精于本业,诚于经营,擅于创新,在餐饮和食品的经营管理、技术研发、食品安全等等方面卓有成效。已经孵化或收购多个著名品牌和中华老字号,比如陶陶居、利口福,先后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诚信兴商企业、国家流通商业先进企业等国家级称号。在上市饮食集团公司中一直有良好表现和优质市值。广州酒家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食品安全总监潘建国博士教授作为企业代表受邀出席了本次论坛。会上,潘建国副总经理作为企业代表进行交流汇报,并回答主持人提问:“如何看待传统菜肴在新消费、新零售的大环境下的发展前景”“如何在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的大环境下将现代消费新业态与传统技艺相融合”。大会论坛上,潘建国副总经理结合广州酒家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总结提出了“四化”的理念,即:转化、固化、优化和深化,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肯定和赞誉。

       转化:将具有一定市场发展前景的餐饮传统食品转化为工业化生产,以月饼为例,通过代表性手段IIOT(工业物联网)实现流程自动化和集成应用。
       固化:将工业化产品形成标准化,以预制菜为例,广州酒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行预制菜的探索,在标准化、认证化、追溯化、安全化等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并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与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紧密结合,在WMS(运输和仓库管理系统 )的应用等方面开展相关探索。
       优化:根据消费者行为变化和市场迭代发展,在固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市场和消费者的体验感、幸福感。比如通过代表性手段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在产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
       深化:在产品创新研发推广的过程中,与专业数字化领域企业、机构开展合作,利用数字化手段,在食品安全过程管理、源头管理、产品管理、闭环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TPM销售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运营改造升级,销售费用缩减、管理效率提高。

       广州酒家在食品和餐饮等板块积极推动科技助力企业发展、科技助力安全防护、科技助力监管提升的有效试点,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创佳绩、再立新功,继续做好行业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集团及制造中心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食品,同时提升广州酒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通过潘建国副总的介绍,让国内外来宾更深入了解广州酒家集团传统饮食的食品安全“五个一”数字化管理模式,进一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赞誉。
       论坛自2016年创办以来,累计50多个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专家参与其中,共同探讨食品安全领域的新趋势、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累计近500万人次通过现场或线上的方式参与论坛,促进了食品安全各相关方的信息交流,增进了各方的理解与互信。